你的位置:爱游戏体育app苹果版本 > 新闻动态 > 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,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_云津_夜市_经营
新闻动态
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,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_云津_夜市_经营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每座城市的崛起几乎都离不开繁荣的商业,而提起昆明的商业发展,撇开开发商大肆吹嘘的配套商圈,真正为人所称道的便是南屏街和金马坊所在的金碧商圈。这里集中了大量老牌商铺和市井烟火,成为昆明商业的代表地标。

然而,早在两百年前的昆明,商业已经初具规模。那时的街市按照所经营的商品类型进行了细致划分,街巷名称也多与所售物品紧密相关,衍生出许多名字独特、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。时光流逝,旧貌换新颜,但偶尔漫步这些小巷,看到熟悉的街名,仍不禁让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。

接下来,就跟随我的脚步,一起探访200年前昆明的各条街巷,了解当时的小摊小贩们都在售卖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物品。

展开剩余77%

云津桥上远眺,灯火辉煌如织,问询夜行人酒家地址,寻觅客商的舟楫。夜深更漏将尽,明月当空,市场的喧嚣仍未散去。黎明时分,游兴渐阑,稀疏的钟声传向远处的太华山。

“云津夜市”曾是明清时期昆明著名的八大景之一,位于今盘龙江得胜桥边的巡津街与崇善街一带。之所以被称为“云津夜市”,是因为得胜桥古称“云津桥”。这座桥最初建于公元1297年,由云南地方官员不花主持修建,最初名为“大德桥”,得名于朝廷当时的年号“大德”。

1393年桥被重修,因其是云南重要的交通要津,改名为“云津桥”。清朝康熙年间,赵良栋率军攻破云津桥,桥梁受损严重。道光八年(1823年)官府再次修缮,将桥名改为“得胜桥”,寓意赵良栋将军战胜吴三桂的胜利。

云津桥是昆明古时水陆交通的枢纽,商贾云集、热闹非凡,自古享有“一桥飞贯日之虹”的美誉。元代文人王升曾赞叹这里“千艘蚁聚于云津,万舶峰屯于城根;致川陆之百物,富昆明之众尾”。云津夜市始于元代,延续至民国,已有600多年历史,始终人声鼎沸。

夜市时间从晚上七点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六点。白天商铺关门后,街边的小贩便开始在檐下摆摊,各种货物琳琅满目,涵盖布匹、旧衣、皮革、玉器、针线、器具及各种食品。商品不仅品种丰富,而且价格低廉,可谓古代的“淘宝”,连通宵购物剁手的习惯都早已有之。

得胜桥外的拓东路,虽然如今的名声不及金马坊响亮,但在明清时期却是从昆明东面进出的主干道。拓东路在清代分为云津街、盐行街、三元街和县前铺,元明清三代皆为官员和商人进出昆明的重要通道。1937年,这四条街被统一命名为拓东路。

盐行街因其主业盐贸易而得名,清代时聚集了七八十家盐商,经营井盐生意,形成了较为集中的专业市场雏形。马市口位于现今正义路的正义坊至华山南路一带。明清时,这里是马匹交易的核心地段,街上聚集了数十家马店和客栈,生意兴隆,晚来昆明的马帮常常只能在街边栖息。

离马市口不远的羊市口,即今日南通街,位于三市街与崇仁街之间,也是顺城商圈的核心。旧时,这里聚集了近百个买卖案台,牛羊屠户在此经营肉类交易,而卖猪肉的屠户则敬而远之,彼此保持距离。每逢端午节,老昆明人十有八九会到这里,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,成为难忘的民俗记忆。

很难想象,曾经牛马穿街走巷、带着浓烈牲畜味的区域,如今竟转型为昆明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圈。昔日的牛马气息被现代车流的喧嚣、炸鸡香气、香水味道以及人群的汗水味所替代,变化巨大。

所谓三市街,因绸缎、布匹和纱花三种主要商品汇聚于此而得名,是一个复合型市场。珠市桥则是珠宝玉器的专门市场,来自腾冲的商人们带着珍贵宝石四处摆摊,进行热闹的珠宝促销。

此外,昆明还有一些重要的街市,如太和街(今北京路)、长春路(今人民中路)、小西门正街(今武成路)、城隍庙街(今武成路)、辕门口(今光华街)、西院街(今如安街)等。这些街市经营业态分散,几乎涵盖所有生活所需,也有大量手工艺匠人驻扎,形成了早市、午市、夜市相互交织,烟火气息浓厚的市井风貌。

如今的昆明,买东西已无需像古时那样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。高楼林立,商业形式五花八门,逛街早已不再是穿梭在小巷中,许多商品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轻松购买。剁手族们不必再亲自奔波,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市井中的烟火气,也因此渐行渐远。

发布于:天津市